莆阳大地自古文风鼎盛,这片土地上一首首浸润着乡土深情的诗篇惠盈财富,是时光镌刻的文化密码,藏着莆田的山水灵韵与人文温度。
“行走的思政,行走的阅读”诗词系列课程,从莆阳大地上的标志性景致出发,邀你在平仄韵律中穿越千年,与古人隔空对话——读懂他们笔下的莆田,更读懂这片土地流淌千年的诗意与情怀。
草堂三间屋,藏有万卷书!——穿越800年,打卡“学霸基地”。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莆阳诗词《题夹漈草堂》。
题夹漈草堂
【南宋】陈俊卿
流水三间屋,公曾半席分。
帝尝招此老,天未丧斯文。
人去留青竹,山空只白云。
升堂时想像,金石恍犹闻。
展开剩余74%【作者】
陈俊卿(1113-1186)
字应求,莆田白湖(今阔口村)人,南宋绍兴八年(1138)“榜眼”。
【注释】
三间屋:郑樵在夹漈山建的供自己读书著作的草堂惠盈财富。
公:指郑樵。
斯文:古代指礼乐制度或文人、儒者。
青竹:竹子虚心而高节,四季常青,我国古代称“松竹梅”为“岁寒三友”,借喻高风亮节。也可借代书籍(如“汗青”、“青史”),表青史留名。
白云:暗用崔颢名句“黄鹤一去不复还,白云千载空悠悠”,表思念和惋惜之情。
升:登上。
金石:形容文章音节优美,铿锵有力,掷地作金石声。
【诗意小课堂】
山中的“学霸基地”:
郑樵在夹漈山建草堂三间,作为毕生读书著作之所。这里环境清幽,长溪百里,远离尘嚣,条件艰苦。但他坚守清贫,刻苦专注,写下千余卷的《通志》。“三十年力学不下山,度量包罗天地心”,三间草屋,一盏油灯,山中只有流水声相伴,郑樵却把寂寞变成知识的沃土!
皇帝发来的“邀请函”:
绍兴二十八年(1158),55岁的郑樵被宋高宗传召至帝都临安,皇帝对他赏识有加,想留他在朝做官。但郑樵无意于此,恳求回家耕读,他委婉地说:“臣是麋鹿之性,草茅小民,终爱山林,还请陛下明察。”
【诗词小达人】
访夹漈草堂,
寻金石之声,争做诗词小达人!
一、
夹漈草堂在哪儿?
今涵江区白沙镇夹漈山(导航搜索:郑樵草堂遗址/郑樵纪念馆)
二、
打卡小任务
1.旧址寻踪: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夹漈草堂走一走,选一处风景合影留念。
2.金石弦诵:在夹漈草堂诵读这首诗,录制成小视频。
3.静心宣言:郑樵爷爷,我向您学习——
当我想放弃时,我会( )。
当手机诱惑我时,我会( )!
我要用( )天,专注读好《 》!
小朋友们,当你觉得坚持很苦时,请想一想草堂的油灯——成功就藏在每一分钟“我愿意坚持”的选择里!
行动起来!惠盈财富
发布于:北京市加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